为什么要拍电影
——对一份问卷的回答
维姆·文德斯著,孙秀蕙译
选自《文德斯论电影:情感电影 影像的逻辑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年。
自从我被问了这个可怕的问题之后,我就绞尽脑汁思考要怎么回答。我在早晨有个答案,晚上又想到一个,在剪接室时有一个,当我在看自己早期电影的剧照时又想到一个,与会计师谈话时想到一个,现在当我想到与我一同工作数年之久的伙伴时,我又想到一个。这每一个不同的答案,这些拍电影的理由,都诚挚而真实,但我一直告诉自己还有一些更“基本”的答案,某种“承诺”,或甚至是“冲动”。
我在十二岁时拍第一部电影,以一架八毫米摄影机完成。我站在窗口旁往底下的街道拍摄,拍车子与行人。我的父亲看到我,问道:“你拿你的摄影机在做什么?”我回答:“你看不出来吗?我在拍摄街道。”“为什么?”他问。我答不出来。十或十二年以后,我拍生平第一部十六毫米短片。一卷影片转动达三分钟之久。我从六楼拍某个十字路口,从头到尾都没有移动摄影机,直到胶卷用完。我从未想到要将镜头移动或早些结束拍摄。事后回想起来,如果我这样做,对我来说一定像冒犯神明。
为什么说是冒犯神明呢?
我并不是个伟大的理论家。我总是不记得我在书上读过的东西,所以我不能告诉你贝拉·巴拉茨确切的话语,但是它们一直深深影响着我。他谈到摄影机“忠实记录影像”的能力(与责任),然后他说摄影机能“拯救事物的存在”。
完全正确。
我还引述塞尚的一句话,他说:“事物正在消失之中。如果你要看东西的话,你得快一点。”
所以让我们回到老问题:为什么你要拍电影?嗯,因为……事情发生了,你也看到它发生了,你就依照发生的过程拍下来,摄影机看到,记录了它,而你就可以事后再看它一次。事物可能不再存在那儿,但你还是可以看它,它存在的事实并没有消失。摄影的行为是一种英雄式的行为(不一向是,不常是,但有时候是)。有一阵子,这个世界外貌的逐渐毁灭就这样煞住了。摄影机是抵挡事物(毁灭)悲剧的武器,并抗拒它们的消失。为什么要拍电影?这可真是个无情又愚蠢的问题!
一九八七年四月
暴风骤雨
Will-to-Power
荐稿投稿
bfzygzh@163.com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